生物科技初創 未來亦是未知

初創
生物科技
投資
風險
上市公司
新經濟

發布者: 錢生18/05/2018

近陣子在報章經常見到的「生物科技」可說是一個既專業又重要的行業。說其專業,區區不才,要了解生物科技行業的術語,例如生物製劑,以及與傳統醫藥行業的分別,已感到吃力;說其重要,是出於生物科技在醫學應用例如製藥方面的貢獻。

雖說生物科技是一門新經濟,但我想大家可能早已聽過基因工程,亦可能見過一些基因改造食物,或者用生物科技製造的醫療產品,這些其實都是屬於生物科技的領域,它在醫學的應用亦正值方興未艾,而包括中國在內,近年整個行業板塊亦備受注視。美國是生物科技的重地,當地有不少從事生物製藥的上市公司,它們在初時可能只屬新興企業,隨著成功研發嶄新產品,市值和規模就不斷上升,現時一些生物製藥龍頭公司的市值超過千億美元,可與傳統的醫藥巨頭看齊。至於坐擁大量資金的傳統醫藥公司亦加強研發生物科技產品,或進行併購。

回到港股,現時我們可以找到一些醫藥股和生物科技股,很快我們也可以找到一些未有收益的生物科技初創公司。對於這些生物科技初創公司,大家不應與一般的醫藥和生物科技公司混為一談,多了「初創」兩個字,風險回報就有大不同。

投資初創企業,很多時候是希望它們的業務可以在未來有爆炸性的增長,帶來可觀回報。不過,投資生物科技初創有一點要留意,生物科技這個領域需要投入大量研發資金,產品研發可以長達10年以上。舉個例,視乎公司規模和發展,美國生物科公司通常會將超過15%的銷售所得用於研發,以保持創新和競爭力。對於未有產品推出市場的生物科技初創公司,它們的主要業務是研發,預期要靠一輪又一輪的融資去維持業務,所以投資這些公司是存在很多未知之數,也會是一件非常考眼光和耐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