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住息口做投資

投資
加息
利率
通脹

發布者: 錢生11/09/2023

自美國聯儲局於去年3月加息以來,包括香港在內,環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先後步入加息周期。利率走勢與各行各業及不同資產的表現向來密切,我們做任何投資都需要關注利率風險。

自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利率水平大部分時間都極低,投資者長時間處於低息環境,對於加息風險或會不以為然。大家可能還記得2015-2018年期間,美國聯儲局為了令利率正常化曾多次加息,然而那次加息周期,明顯較今次加息周期温和得多。由去年3月至今年7月,美國聯儲局已經加息11次,累計加息5.25厘,對投資市場帶來一定的衝擊,亦影響投資者的態度和行為。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利率可以是股市的利好,也可以是不利因素。就以對息口敏感的科技股為例,過去,超低利率為股市帶來不少市值龐大,估值超高的科技巨企,亦造就科技行業成為股市其中一個最大的行業。科技股是很多投資者的寵兒,隻隻都彷彿「有買貴,無買錯」。之不過,去年開始的加息周期扭轉了近年科技股的強勢,反映科技公司股價表現的納斯達克指數去年急挫逾三成,跑輸大市。雖然科技股今年上半現表現反彈,但經過去年的重挫,投資者應重新審視科技股的投資風險。

投資回報的迷思

不知道加息可有改變大家對投資回報的要求?如果大家有留意財經新聞及資訊,應知道現時本地銀行的定期存款息率可以高達4厘,而近月由政府發行的最新一批銀色債券,其保證息率由對上一批的4厘,調高至5厘。至於新一批綠色零售債券的最低保證息率亦由過去的兩厘半,大幅調高至4.75厘。

在過去銀行存款近乎「零息」的年代,相信不會有很多投資者視定期存款為投資選項,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較低的投資者會情投收息股,例如公用股或銀行股,以獲取穩定的股息收入。然而,隨著銀行提供可觀的定期存款息率,這個投資選項亦由以前的「冷門」變成今日的「熱門」。

當一些低風險投資,例如定期存款或政府債券的回報都提高,對於其他風險相對較高的投資,例如股票,投資者自然會要求更高的回報。當然,現時股息率高過5厘的股票比比皆是,當中不乏傳統的收息股,但投資者要明白高股息率不一定是由於公司派高息,也可能是由於公司股價下跌所致,單靠股息率高低做投資決定,並不穩妥。

經過去年至今連番加息後,金融市場開始關注是次加息周期何時完結,也有投資者炒作減息。息口走勢預期繼續掀動投資者的情緒,令投資市場變得波動,我們做投資時須留意息口變化,並緊守一些投資的基本原則,包括分散投資和避免短線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