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资产「收息」或「质押」风险大不大?

虚拟资产/加密资产
风险
集体投资计划
CIS

 

虚拟资产 (亦称为加密资产) 都可以收息或赚取奖励? 而且还是高息? 真的有这么好? 市场上有不少虚拟资产服务平台以高息或高奖励招徕,提供「存款」、「储蓄」、「收益」或「质押」等服务安排,但好不好就值得三思。

这些虚拟资产安排通常称作「质押」。在虚拟资产市场,「质押」一词广泛代表不同的虚拟资产安排,由虚拟资产「存款」、「借贷」、「储蓄」、「收益」,以至锁定某些「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 虚拟资产,为相关区块链网络提供验证服务,从而获得奖励。投资者及平台就每项「质押」服务的权责都可能有所不同。在大多数情况下,用户在提供「质押」服务的平台存入虚拟资产,平台承诺在一定时间后,向用户提供「质押奖励」作为回报。类似用户把虚拟资产借给平台,而平台则向用户提供高息作回报。

市场上的热门「收息」或「质押」虚拟资产包括稳定币、比特币及以太币,及其他不同的代币,年息或质押奖励可高达10%至20%或更高。有些人以为自己不是投机炒币,只是「收息」或「质押」,风险应该不大,所以相关回报可谓十分吸引。

高息背后的风险

首先,大家要分清楚虽然一些虚拟资产安排通常被标签或推广为「存款」或「储蓄」产品,但它们不受监管及不等同于银行存款,投资者完全没有获得任何形式的保障。

世上没有免费午餐,虚拟资产「收息」或「质押」亦没有例外。一般而言,潜在回报愈高,风险亦愈高,包括以下主要风险:

1. 「赚息唔够蚀价」

虚拟资产价格经常大起大跌,以虚拟资产作「收息」或「质押」用途,最终可能变成赚息蚀价。以最为人熟识的比特币为例,过去几年已经历了两次大跌,分别于201712月至201812月大跌超过80%,及202111月至202211月跌幅超过70%,高息或奖励也不足以弥补虚拟资产价格下跌的亏损。有些人认为稳定币可以避免这方面的风险,但其实有些稳定币亦可能非「币如其名」般稳定。2022年5月,「Terra UST」算法稳定币就出现崩盘,币价在短短数天内暴跌90%。

2. 息率改变

很多平台的息率或回报率可以随时更改,高息或奖励未必可以一直维持。如果平台提供十分吸引的利息或奖励,投资者应了解有关平台为甚么可以提供这么高的回报,有关商业模式是否可以持续。例如有些平台透过借出客户存入的虚拟资产赚取收入,支持其高息或奖励,但若市场对有关借贷服务需求减少,平台收入锐减,高息或奖励便可能无以为继。

3. 挤提风险

虚拟资产平台透过「存款」或「质押」吸纳了投资者的虚拟资产后,可能会运用有关资产赚取收入,例如把大部分客户存入的虚拟资产借出,赚取息差。若遇上币市大跌,又或平台本身出现问题,大量投资者同时提币撤资,万一平台没有足够流动性兑付,便可能出现恐慌及挤提。2022年6月,其中一个大型虚拟资产收息/质押平台由于「极端市场情况」,停止所有提币服务,投资者最终能否取回投入的虚拟资产,已变成一个问号。

4. 平台风险

现时大部分的虚拟资产平台仍未受监管,而平台运作亦可能欠缺透明度。许多平台都有免责声明,他们即使丢失了投资者的所有虚拟资产,也不会承担任何责任。若投资者与平台发生争拗,可能投诉无门。若平台倒闭、停止运作、欺诈、违约、失窃或遭黑客入侵等,投资者可能会全数损失存放在这些平台上的虚拟资产。若该等平台与香港并无任何连系,香港的监管及执法机构对它们未必有监管权力。如有争议,投资者相当可能难以追索,亦可能无法循法律途径获取赔偿。

5. 可能属非认可集体投资计划

如某些虚拟资产安排的投资者对其虚拟资产的管理并无日常控制,而有关虚拟资产是汇集的及/或整体上是由营运者管理的,以为投资者产生回报,则该等安排可能构成《证券及期货条例》所界定的集体投资计划。有关虚拟资产安排可能属非认可集体投资计划及可能具有高风险。该产品不会获证监会审批,而其发售及推销刊物亦不会经证监会审阅。投资者将不获《证券及期货条例》的保障。

虚拟资产是高风险的产品,其相关交易或投资同样属高风险性质。虚拟资产「收息」或「质押」并非如一般人想像中稳阵,大家切忌只着眼回报而忽略风险。市民在参与虚拟资产交易或投资前,应该清楚了解其性质及风险,否则不应参与相关活动。


2023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