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科技公司,我们不期然会想到那些市值庞大的科技龙头公司,例如苹果、特斯拉和谷歌。投资者或希望有一台时光机,可以回到它们还是初创公司的时期。

希望申请在本港上市的特专科技公司,可能处于相对初期的发展,往往仍在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它们包括那些还未将其特专科技产品或服务商业化,并未有录得任何收益的公司。虽然这些公司有望成为下一代的科技龙头,然而世事无绝对,即使有成功例子,但只有少数初创公司能克服重重困难,存活下来,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鉴于特专科技公司的投资风险较高,申请循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制度上市的公司须于上市文件封面展示警告声明,提示投资者在作出投资决定前,须考虑相关的投资风险。特专科技公司的主要投资风险包括以下的风险。

估值难有共识

投资一间上市公司时,我们多数会研究其估值,以判断是否值得投资。特专科技行业名单包括新兴行业,一般投资者可能根本未听过,亦未必有很多分析员了解有关行业。因此,我们可能难以准确预测特专科技公司的潜在市场规模,以及该公司在满足该潜在市场需求方面会有多成功。

特专科技公司多数是有关行业的先导者,可比较的同业也许很少,亦可能没有已经公开上市的同业。由于缺乏参考和比较,特专科技公司的估值可能难有共识,亦意味它们上市后可能会有较高的股价波动和交易流动性不足的风险。

由于估值较难估量,特专科技公司的首次公开招股(IPO)估值被高估的风险会较高。为了筹得最多的资金以发展业务,可以想像特专科技公司会为股份争取较高的IPO价格。尽管香港交易所的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制度有措施以促成特专科技公司于IPO时的市场定价流程更严谨稳健,惟由于特专科技公司的价值本身较难估量,一众新股投资者仍须考虑买贵了货的风险。

相对于已商业化公司,为未商业化公司达成估值共识的难度会更高,原因是它们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会为了取得商业上的成功而大幅改变原有的业务模式。另外,未商业化公司的商业化进展,容易受到市场炒作和揣测,股价表现因而受到影响。

缺乏主管当局制度

除了少数领域例如自动驾驶及新食品及农业技术等,特专科技行业一般不像生物科技行业会受到主管当局制度约束,即不会由主管当局评估或批准相关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没有由独立的外部机构设定的里程碑来确认特专科公司的产品发展进度,投资者因而无法依靠任何独立的程序去判断产品的技术能力及商业可行性,以及有关公司就实现商业化或其所订目标已经取得多少进展。

失实陈述风险

有些特专科技相当崭新和专门,可能只有有关公司的研发人员和有关领域的专家才能了解相关技术。投资者未必可以全面了解其商业模式或背后的技术,假使其产品或服务的技术及商业可行性被人故意夸大,投资者很容易会被误导,有可能蒙受损失。就未商业化公司而言,投资者可能要待有关产品或服务推出市场后,才可以知道其特专科技是否可行,因虚假陈述而受损的风险会相对较高。

融资需求大

由于特专科技公司仍处于发展初期,一般还未有足够收益,或根本未有收益去支持研发和营运。这些公司若未能取得足够的外来资金,经营失败的风险便会较高。它们在上市后,可能会发行额外股份或其他股本证券来取得额外资金,摊薄现有股东的持股权益。

未能成功商业化

与尚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相似,未商业化的特专科技公司能否成功在上市后把其产品或服务商业化或产生足够的收入,属未知之数。假使它们最终未能成功,届时,投资者于该公司的投资即使并非一概付诸流水,亦可能会所剩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