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委會推出「香港理財月2021」增強市民的數碼理財能力

多項免費理財教育活動助市民應對數碼世代

2021年3月1日

  • 投委會調查發現新冠肺炎疫情促使更多人採用數碼理財服務
  • 近半(47%)受訪者曾遇網上騙案,近一成(9%)因此蒙受經濟損失

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投委會)今日推出全港性理財教育年度活動「香港理財月2021」,聯同多間支持機構向市民提供不同類型的免費活動及資源,推廣良好財政規劃及增強數碼理財能力。

投委會主席黃嘉純先生在啟動禮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使金融服務加速數碼轉型,科技固然讓我們能更輕鬆便捷地管理個人財務,但同時亦凸顯數碼理財能力的重要性,以及防範網上騙案及網絡罪行的必要性。」

他說﹕「在各持份者的支持下,『香港理財月2021』將幫助市民掌握所需的知識與技能,應對瞬息萬變的數碼世界。」

因應疫情關係,大部份活動將於網上進行,主題覆蓋網上理財、網上投資、防騙及網絡安全。

活動重點1包括:

  • 反網絡詐騙測試:測試大眾對金融騙案的認識,是否容易成為受害人
  • Facebook直播講座:拆解社交媒體唱高散貨的手法、探討虛擬銀行與傳統銀行的分別以及金融科技如何影響個人投資
  • 世界理財週專頁:提供學童及年輕人相關的金錢管理資源
  • 金錢管理大挑戰:邀請全港小學生、中學生和大專生参加,展示他們的金錢管理知識
  • 網上理財好幫手資源套:協助在職人士處理疫情期間遇到的財務挑戰
  • 親子理財網上講座:協助家長學習教導子女使用電子貨幣
  • 退休理財入門字典:幫助退休人士了解退休理財的入門知識
  • 職場錢途網上工作坊:協助大專生學習個人理財技巧,應付日後職場需要

公眾可瀏覽「香港理財月2021」網址(www.moneymonth.hk)查閱豐富的學習活動,免費參加。

數碼理財服務使用情況調查

投委會同時公布其最新「數碼理財服務使用情況調查」,顯示市民加快採用數碼理財服務,在數碼發展以及社交媒體日漸普及的同時,市民面對網上騙案的威脅正在增加。

調查發現四分之三(75%)受訪者表示在去年曾經使用數碼理財服務,最常用的分別是網上銀行(70%)、網上支付(57%)和網上投資(43%)。約一半受訪者表示在2020年較前一年更頻密使用數碼理財服務,尤其網上支付。

網上活動頻繁,有近半(47%)受訪者表示曾遇網上騙案,近一成(9%)更因此而蒙受金錢損失,平均損失金額逾一萬七千港元。受訪者最常遇到的網上騙案包括以偽冒電郵或電話套取銀行戶口資料(26%)、網上購物騙案(12%)及以偽冒電郵要求轉賬(10%)。

投委會總經理李婉秋女士表示﹕「隨著數碼理財服務發展,社交媒體日漸普及,網上騙案及網絡安全威脅等問題亦愈為迫切。我們希望透過『香港理財月2021』提高公眾對網絡詐騙的關注,在態度及行為上作出轉變,保護自己免受損失。」

附件︰

「香港理財月2021」活動列表

圖片及描述:

(右起)投委會總經理李婉秋女士、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行政總裁歐達禮先生、投委會主席黃嘉純先生及藝人黃山怡小姐一同主持「香港理財月2021」啟動禮。

 

 

1請參閱附件「香港理財月2021」活動列表

數碼理財服務使用情況調查
是次調查於2020年12月進行,透過與512名年齡介乎18歲至69歲的香港成年人進行面談訪問收集數據。調查就受訪者的性別、年齡、就業狀況、居住區域、家庭收入及房屋類別等特徵設定配額,以反映目標年齡層的人口結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