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教育的成果
改善香港人的理財能力,能讓針對某些社會經濟問題的公共政策更添成效。有見及此,理財能力策略2019識別了五類行為主題,根據這些主題為不同目標群組教育,讓他們更有能力管理自身財政。
|
|
青年 年齡介乎18至25歲的青年群組,包括大專學生、在職青年以及待業或雙失青年。隨著青年變得財務自主,他們亦要對自己的財務決定負責。然而,青年的理財能力相對偏低,較易過度消費和濫用信貸11。就業後,他們於作出重要財務決定時,往往要面對追求日常生活方式或為將來打算的矛盾,這情況於低薪青年之間尤其嚴重,因很多青年都抱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態度生活。 |
在職人士 在職人士是自己甚或其家庭的收入支柱,為長期目標而工作,例如置業、組織家庭、照顧家人(父母及子女)及準備退休生活。他們一般偏向樂觀,通常容易籌劃順境生活,卻可能忽略為逆境作準備。為退休作規劃亦常有這種心態22。只要仍然在職,他們便擁有資源及時間計劃及準備應付這些財務挑戰。 |
長者 香港人的預期壽命在世界排列前位。面對零入息或入息不斷減少,怎樣管理有限財政資源以渡過往後退休生活便成了長者的挑戰。他們需要量入為出,以及預留金錢以應付隨年邁而日增的保健和醫療開支。他們的理財能力通常較低11。許多長者或因求財心切,較易墮入不良投資手法的圈套,成為不良銷售和詐騙的受害者。 |
弱勢社群 低收入家庭、少數族裔、新移民、外籍家庭傭工及殘疾人士一般是社會最弱勢的群組,他們大都收入偏低,且背負沉重經濟壓力。加上生活圈子狹窄而封閉,較難融入社會23,同時理財能力較其他群組低。他們當中部分人獲得金融理財服務的途徑較少,不願意尋求外界協助,受任何財務衝擊後,其復原能力也會較弱。 |
學童 今時今日,對學童來說,管理金錢不及以往那麼清晰可見,但消費機會卻不斷增加。此乃因為無現金交易的普及程度媲美現金支付,家長越趨利用電子方式給子女零用錢。金錢不再是有形有相的實物,這也改變了兒童對金錢的態度。基於以下兩大原因24,每個人都應及早開始接受理財教育:首先,成人的理財能力水平,直接源於兒童及青少年時期的所見、所學和親身經歷;其次,在兒童階段提供理財教育,比在成人時採取補救教育措施收效更快、成果更大。 |
A.
|
為未來個人目標做好財務準備
為未來個人目標做好財務準備 成果:
理財教育:
|
|||||
B.
|
為退休生活作更多儲備
為退休生活作更多儲備 成果:
理財教育:
|
|||||
C.
|
善用有限的收入
善用有限的收入 成果:
理財教育:
|
|||||
D.
|
增強財務抗逆力
增強財務抗逆力 成果:
理財教育:
|
|||||
E.
|
挑選合適的金融產品
挑選合適的金融產品 成果:
理財教育:
|
目標群組
年齡介乎18至25歲的青年群組,包括大專學生、在職青年以及待業或雙失青年。隨著青年變得財務自主,他們亦要對自己的財務決定負責。然而,青年的理財能力相對偏低,較易過度消費和濫用信貸11。就業後,他們於作出重要財務決定時,往往要面對追求日常生活方式或為將來打算的矛盾,這情況於低薪青年之間尤其嚴重,因很多青年都抱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態度生活。
在職人士是自己甚或其家庭的收入支柱,為長期目標而工作,例如置業、組織家庭、照顧家人(父母及子女)及準備退休生活。他們一般偏向樂觀,通常容易籌劃順境生活,卻可能忽略為逆境作準備。為退休作規劃亦常有這種心態22。只要仍然在職,他們便擁有資源及時間計劃及準備應付這些財務挑戰。
香港人的預期壽命在世界排列前位。面對零入息或入息不斷減少,怎樣管理有限財政資源以渡過往後退休生活便成了長者的挑戰。他們需要量入為出,以及預留金錢以應付隨年邁而日增的保健和醫療開支。他們的理財能力通常較低11。許多長者或因求財心切,較易墮入不良投資手法的圈套,成為不良銷售和詐騙的受害者。
低收入家庭、少數族裔、新移民、外籍家庭傭工及殘疾人士一般是社會最弱勢的群組,他們大都收入偏低,且背負沉重經濟壓力。加上生活圈子狹窄而封閉,較難融入社會23,同時理財能力較其他群組低。他們當中部分人獲得金融理財服務的途徑較少,不願意尋求外界協助,受任何財務衝擊後,其復原能力也會較弱。
今時今日,對學童來說,管理金錢不及以往那麼清晰可見,但消費機會卻不斷增加。此乃因為無現金交易的普及程度媲美現金支付,家長越趨利用電子方式給子女零用錢。金錢不再是有形有相的實物,這也改變了兒童對金錢的態度。基於以下兩大原因24,每個人都應及早開始接受理財教育:首先,成人的理財能力水平,直接源於兒童及青少年時期的所見、所學和親身經歷;其次,在兒童階段提供理財教育,比在成人時採取補救教育措施收效更快、成果更大。
行為主題
- 青年意識到,要及早開始策劃,才能有更多途徑達至心目中的理想生活,並實踐切實可行的理財計劃,以實現短期、中期及長期目標。
- 學童明白他們有責任規劃自己的未來,並把財務策劃的概念納入生涯規劃教育。
- 抗衡只顧眼下花費而不為未來儲蓄的社會風氣影響。
- 確立個人目標。
- 研究達致目標需要多少財務資源。
- 制訂及實施可行的理財計劃以實現目標。
- 實行理財計劃時按需要作出檢討及調整。
- 青年知道,自進入職場開始就應為退休生活儲蓄,並且積極管理其強積金╱職業退休計劃下的儲蓄。
- 在職成人明白為退休未雨綢繆的迫切需要,並為補足退休儲備落差而努力。
- 學童有動力從小養成儲蓄習慣。
- 檢視個人(及受養人)退休後在財務上面臨的挑戰。
- 勾劃退休後的理想生活方式及估計生活開支。
- 評估強積金╱職業退休計劃投資對個人整體退休計劃的貢獻。
- 確定於不同人生階段為退休生活積累財富的適當方法。
- 青年有動力充實自己,追求事業發展,並有增強收入能力,抗拒隨意消費的誘惑。
- 長者能適當管理及使用所積累的財富,使收入和儲蓄足夠支持退休生活。
- 弱勢群體留意量入為出,盡可能減少花費。
- 學童懂得為自己的金錢負責,並有機會學習管理金錢,以作為全人發展的一部分。
- 檢視日常開支,找出可節省開支的部分。
- 先定期儲蓄,後消費。
- 制訂財務預算,為支出訂優先次序。
- 貨比三家。
- 長者認清根本沒有所謂「低風險、高回報」的投資,並能夠識破騙局。
- 弱勢群體相信有辦法避免墮入財務困境,並有應急錢備用。
- 學童瞭解在網上或生活中使用金錢時面對不同財務風險。
- 識別及評估突如其來的事件可能引致的財務損失。
- 識別出減輕、轉移或避免財務損失的方法。
- 減少債務,避免加深借貸。
- 預先作出適當財務安排,為將來無能力管理個人財務作好準備。
- 青年相信「先儲蓄後消費」的重要,而非「先使未來錢」,並避免個人貸款及盡可能減輕債務。
- 在職人士明白應積極管理金錢,並使用合適的金融產品管理財富。
- 長者根據所處人生階段的情況和特定需求挑選金融產品。
- 弱勢群體利用保障性的保險來轉移無法操控的風險。
- 學童對留意日常生活中與財務相關的事情感興趣,並學習金融服務和產品的應用。
- 適時提問並收集關於理財產品的獨立客觀資料。
- 評估及挑選符合個人需求及風險水平的理財產品。
- 比較不同種類的保險,以切合不同的保障需求。
- 比較買賣理財產品的不同渠道,分析利弊。
理財教育方案所針對的,通常是目標對象需要大幅改善並且可以改善的領域。策略鼓勵持份者根據這五大主題,支持、推廣及提供理財教育。理財教育可能因應不同的目標群組而達至不同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