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清「想要」與「需要」
孩子對金錢往往有一個誤解,以為錢就是用來買他們「想要」的東西。家長可以試試用下列...
/sites/web/common/images/parent/short-article/teaching-children-about-needs-and-wants_s.jpg
youtube
Portal-Parenting
Teach-kids-ParentPortal
Article
ptheme-articles
ptheme-spending-credit
ptheme-aged-3-8
ptheme-aged-9-14
ptheme-articles-3-8
ptheme-articles-9-14
19/07/2017
家長或許曾試過這樣的經驗:與孩子逛街時,他們一看到喜愛的東西便嚷著要買,又或是你原本只許他們選擇一件東西,他們在購買後又希望再買其他的物品。
孩子對金錢往往有一個誤解,以為錢就是用來買他們「想要」的東西。家長可以試試用下列的問題或活動,建立孩子「想要」和「需要」的概念。
5 個方法教「想要」vs.「需要」
- 讓孩子想想:假如忘記帶水樽回學校,口渴時你會在小食部買價錢較平的水或是汽水?是否一定要買飲品?可否用學校的飲水機?
- 孩子嚷著買玩具如火車時,要他們想想家中是否已有類似的玩具。如有,新款的火車玩具只是他們「想要」,而不是「需要」的東西。告訴孩子不買的原因,或請他們用自己的零用錢買。
- 上學要帶筆盒,這是「需要」的文具。與孩子選購筆盒時,讓孩子想想普通筆盒與卡通人物造型或活動筆盒的功能有什麼不同?教導他們價錢較貴的卡通人物造型筆盒是屬於「想要」。
- 預留零用錢的部分金額讓孩子購買他們需要的東西,例如早餐及文具。令他們明白金錢不只是用來買他們「想要」的東西,亦是用來買「需要」的東西。
- 與孩子一起討論及列出屬於他的「想要與需要清單」:左邊一欄是「我想要,但其實我不需要的東西」,右邊一欄是「我在生活上所需要的東西」。
2017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