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結構性產品例如衍生權證(一般稱為「窩輪」)、界內證和牛熊證複雜難明,相信很少人會有異議。一直以來,投資者對結構性產品有不少誤解,有意買賣結構性產品的投資者,有必要先釐清關於這種產品的是與非,減低日後錯誤投資的機會。

窩輪vs股票期權

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和買賣的窩輪和期權中,有些以股票為相關資產,它們都賦予買方一項權利,在某段時間內以預先設定的價格,向賣方購買或出售相關股票。

兩者的分別,在於窩輪只容許投資者建立長倉 (Long Position),即買入窩輪,至於期權包括股票期權除了容許投資者建立長倉,買入期權,亦容許建立短倉(Short Position),即沽出期權。一些投資策略只能透過建立短倉才做到,例如Covered Call Writing(沽出備兌認購期權)策略,即投資者在持有相關股票下,再沽出認購期權,憧憬增加收益,又例如Short Put(沽出認沽期權)策略,投資者沽出認沽期權,憧憬能夠減低買入相關股票的成本。大家可以參閱香港交易所網站的「股票期權常見問題」部分,以了解更多關於股票期權的知識。

進一步了解窩輪、期權和期貨的分別

窩輪及牛熊證不是只得以小博大一個用途

不少投資者買窩輪或牛熊證,都是看準它們有「刀仔鋸大樹」的特性,付出較買入相關資產少的資金,就可以炒作相關資產價格(或水平,如相關資產是指數)的短線上落。

其實,窩輪和牛熊證的槓桿特性亦可以發揮對沖作用,以小量的本金為相關資產及投資組合進行有效的風險管理,避免因市況逆轉而令投資組合出現嚴重虧損及影響現金流,道理與購買保險相似。如投資者擔心相關資產的價格短期出現調整,但又不想沽出相關資產,就可以考慮買入Put輪或熊證,對沖風險。至於買入幾多Put輪或熊證,才可以完全對沖手上的相關資產,可參考以下的公式:

Put輪或熊證 = (相關資產股數/對沖值(%)X 換股比率)

當相關資產的價格下跌,相關資產或投資組合有可能錄得虧損,但該相關資產的Put輪或熊證的理論價將因而上漲,帶來的利潤可能可以彌補相關資產或投資組合全部或部分損失。投資者不一定要全面對沖,亦可根據對後市看法、信心及風險胃納等調整對沖比例,例如只對沖持股的三分一或四分一。投資者利用窩輪和牛熊證進行對沖的最大損失,為買入它們的本金。

知多一點點:

對沖值
(Delta)

= ( 結構性產品價格的變動 x 換股比率)  / 相關資產價格的變動

衡量相關資產價格變動時,預期結構性產品價格相應的變動。

  • 窩輪:Call輪的對沖值介乎0至1之間;Put輪的對沖值介乎0至負1之間。

  • 牛熊證:一般而言,牛證的對沖值接近但不完全等於1;熊證的對沖值接近但不完全等於負1。

  • 界內證:視乎相關資產價格相對於行使價(或行使水平,如相關資產是指數)的方向距離,對沖值可為正或負。

換股比率

是指一份結構性產品可換取相關資產的單位數目。

  • 窩輪和牛熊證的換股比率為1、5、10、50、100或500。舉例,如Call輪的換股比率為10,即代表要用10份窩輪兌換一份相關資產。

  • 基於界內證的最終現金結算金額固定為$1或$0.25,界內證的換股比率必定等於1。

 

2021年1月22日